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深度評測(Steam Deck 和 PS5)
多年來,許多遊戲玩家熱切期待《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我自己的旅程始於《全麵戰爭:戰錘》,激發了人們對更廣闊的 40k 宇宙的興趣,並導致玩了《Boltgun》和《Rogue Trader》等遊戲。 對最初的星際戰士的短暫蒸汽甲板嚐試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好奇心。 續集的驚人曝光大大增強了我的期待。
過去一周,我在《星際戰士 2》上玩了大約 22 小時,利用 Steam Deck 和 PS5 之間的交叉進度,探索在線和離線遊戲玩法。此次審查正在進行有兩個關鍵原因:完整的評估需要對跨平台多人遊戲和公共服務器穩定性進行全麵測試;而且,重要的是,Focus 和 Sabre 正在積極開發官方 Steam Deck 支持,預計將於年底發布。
鑒於《星際戰士 2》在 Steam Deck 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效果和遊戲玩法,再加上交叉進程,我很想看看它在 Valve 掌機上的表現。 結果好壞參半,我將在這次正在進行的評測中詳細介紹積極和消極的方麵,涵蓋遊戲玩法、在線合作、視覺效果、PC 端口功能、PS5 性能等等。 注意:帶有性能疊加層的屏幕截圖來自我的 Steam Deck OLED; 16:9 的屏幕截圖來自我的 PS5 遊戲。 測試是在 Proton GE 9-9 和 Proton Experimental 上進行的。
《星際戰士 2》是一款第三人稱動作射擊遊戲,既殘酷又令人驚歎,同時又非常有趣,適合經驗豐富的 40k 老玩家和新玩家。 簡潔而有效的教程介紹了核心戰鬥和移動機製,然後帶您進入戰鬥駁船,這是任務選擇、遊戲模式選擇、外觀調整等的中心樞紐。
即時的遊戲體驗非常出色。 控製和武器感覺完美平衡。雖然有些人可能更喜歡遠程戰鬥,但我個人喜歡激烈的近戰戰鬥和殘酷的處決。 盡管我發現防禦任務不太吸引人,但單人或與朋友合作的戰役都非常有趣。
與海外朋友一起在線玩《星際戰士 2》,感覺就像是 Xbox 360 時代合作射擊遊戲的高預算、現代版本,這種規模如今很少見。 它就像《地球防衛軍》或《高達破壞者 4》一樣讓我著迷,我希望 Saber 和 Focus 能夠與 SEGA 合作,為原版遊戲的戰役提供急需的視覺更新。
我的《戰錘 40,000》體驗主要來自《全麵戰爭:戰錘》、《戰爭黎明》、《爆彈槍》和《行商浪人》。 盡管如此,事實證明《星際戰士 2》令人耳目一新,多年來一直名列我最喜歡的合作體驗之一。 雖然現在明確宣布它是我最喜歡的 40k 遊戲還為時過早,但我渴望繼續玩下去。 令人上癮的操作模式、班級多樣性和穩定的進展讓我著迷。
在發布之前我無法明確評估完整的在線體驗,但我的合作課程非常棒。一旦跨平台遊戲完全啟用,我熱切地期待與隨機玩家和朋友一起測試在線功能。
從視覺上看,無論是在 PS5 上還是在 Steam Deck 上,《星際戰士 2》都是一部傑作。 PS5 上的 4K 模式(在我的 1440p 顯示器上玩)令人驚歎。 環境的細節令人難以置信,敵人的數量之多,再加上出色的紋理工作和燈光,創造了真正身臨其境的體驗。 令人驚歎的配音和廣泛的自定義選項進一步增強了這一點,允許創造性的自我表達。
單人照片模式提供對取景、表情、角色可見性、FOV 等的廣泛控製。 然而,在 Steam Deck 上,使用 FSR 2 和較低分辨率時,某些效果看起來並不理想。 然而在 PS5 上,照片模式卻完美無缺。
配樂雖然沒有螺栓投擲者(可以理解),但很紮實。真正的音頻明星是配音和聲音設計——兩者都是頂級的。 音樂與遊戲背景完美契合,但缺乏在遊戲之外反複聆聽的記憶力。
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 PC 圖形選項
PC 端口雖然主要在 Steam Deck 上進行測試,但提供了廣泛的功能。 Epic Online Services 已集成,但帳戶鏈接不是強製性的。 圖形選項包括顯示模式調整、分辨率、渲染分辨率、質量預設(質量、平衡、性能、超性能)、升級(TAA、Steam Deck 上的 FSR 2)、動態分辨率目標、垂直同步、亮度、運動模糊、 FPS 限製,以及各種與質量相關的設置。
四個預設控製紋理過濾、分辨率、陰影、環境光遮擋、反射、體積、效果、細節和布料模擬。 DLSS 和 FSR 2 在發布時受到支持,FSR 3 計劃在發布後支持。 我預計 FSR 3 會顯著提高 Steam Deck 的性能。也希望在未來的更新中提供 16:10 支持。
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 PC 控製選項
遊戲支持鍵盤和鼠標,以及完整的控製器支持。 最初,PlayStation 按鈕提示未顯示在 Steam Deck 上,但禁用 Steam 輸入解決了此問題。 提供了自適應觸發器支持,進一步凸顯了禁用 Steam 輸入的好處。 還完全支持鍵盤和鼠標重新映射。 我的 DualSense 控製器可以通過藍牙完美運行,包括無線自適應觸發支持——這是 PC 上罕見的功能。
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 Steam 甲板性能
雖然我在默認設置和實驗性 Proton 上經曆了一些初始凍結,但 Proton GE 9-9 運行完美。 從技術上講,該遊戲無需更改配置即可在 Steam Deck 上玩,但它突破了手持設備的極限。
在 1280x800 (16:9)、低設置和超性能 FSR 2.0 下,保持穩定的 30 FPS 具有挑戰性,經常下降到 20 左右,在激烈的戰鬥中甚至更低。 降低分辨率並不會顯著提高性能。 理想情況下,30 FPS 應該是可以實現的,但目前在我 10 小時的 Steam Deck 遊戲中還無法始終實現這一目標。
在低設置下以 30 FPS 為目標的動態升級會導致性能波動,達到 30 秒,但通常會降至 20 秒以下。 視覺效果仍然不錯,但性能顯然不理想。 遊戲也偶爾無法幹淨退出,需要手動關閉。
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 Steam 甲板多人遊戲印象
Steam Deck 上的在線多人遊戲功能完美。 與加拿大朋友的合作課程順利且愉快。 發生了與互聯網相關的斷開連接,但考慮到發布前的服務器狀態,需要在發布後隨機玩家和朋友進行進一步測試。
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 PS5 功能 – DualSense、活動卡和性能模式
在 PS5 上,使用性能模式,遊戲運行良好,但未鎖定 60 FPS。 動態分辨率或升級很明顯,在一些大規模戰鬥中導致明顯的模糊。 加載時間很快,並且支持 PS5 活動卡。 目前,不支持陀螺儀。
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 交叉保存進度
Steam 和 PS5 之間的跨平台在我的預發布體驗中運行良好,平台同步之間有兩天的冷卻期。 最終版本的冷卻時間仍有待確認。
《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值得單人遊玩嗎?
最終的答案需要進一步測試行動(PvE)和永恒戰爭(PvP)模式中的在線匹配。 永恒之戰模式目前尚未測試。
我想在更新中看到的《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功能
未來的更新應優先考慮改進 Steam Deck 性能和 HDR 支持,這將顯著增強遊戲本已令人驚歎的視覺效果。 觸覺反饋也將是 DualSense 控製器集成的一個受歡迎的補充。
《星際戰士 2》是年度遊戲的有力競爭者。 遊戲玩法非常出色,兩個平台上的視覺和音頻都非常出色。 雖然我目前不建議在 Steam Deck 上玩,但強烈推薦 PS5 版本。 經過廣泛的多人測試和發布後補丁後,將進行完整的審查和最終評分。
戰錘 40,000:星際戰士 2 Steam Deck 評分:待定